近日,两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智能电网建设的指导意见,意见中再一次强调,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不能踏步不前,不能做表面工作,各地电网、电建公司要重视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维护。中央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坚决,那么具体到地方,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又是怎样一番面貌呢?
智能电网现状
什么是智能电网?按照国家的描述,以物理电网为基础(中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、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),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、通讯技术、信息技术、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。自动化配网基本普及,无人值守新型变电站逐步占领市场,高压电气设备自动化已经成为电网主流。而在低压配电网方面,智能采集费控系统已经覆盖,从最早的485电表+采集器,到PLC电力线载波,再到现在无线+载波等等技术的成熟。如今,低压系统的智能化已远远超出你的想象。远程停送电、12点电压自动采集、线损自动分析、智能化潮流预测等曾经需要人工处理的问题,现在一台电脑就可以解决。从某种意义上看,中国其实已经基本完成智能电网的建设。
智能电网的迷局
1.技术困境
上述的智能化其实只是智能电网的基础。再深入即是电网全面信息化。而智能电网的迷局之一,就是技术瓶颈。智能电网首先作为电网,输送电能才是最重要的任务。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/380V、频率为50Hz。在这样的电压频率下,想要稳定高效传送大量信息并非易事。
一方面利用电力线载波技术传送信息,必要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电网中众多的干扰源。如变压器,电动机等非电阻性电气设备。在这种环境中,信息很容易被干扰,出现丢包现象。为保证信息准确传送,现在主流应用技术为过零点传送技术。但这并不适用在信息巨大的场景中。不仅如此,现在电网信息化系统主要利用窄带传送,如果在这其中加入大量信息的话,那网络速度将受到不小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