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显示,上半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建设提速,新增装机超过300万千瓦,在全国新增装机占比中超过一半。与此同时,受弃风限电影响和风电投资监测预警机制约束,“三北”地区风电建设增速明显放缓。今年上半年,宁夏、甘肃、吉林、辽宁等地无新增装机,“三北”地区在全国新增装机中的占比明显下降。一“升”一“降”,此消彼长间,透露出的正是未来一个时期,中国风电开发和布局的大势: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将挑大梁。
目前来看,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开发的主力,一是海上风电,二是陆上低风速风电,三是分散式风电。相比于如火如荼的海上风电和低风速风电而言,分散式风电目前规模最小,但潜力却不可估量。
通常认为,分散式风电是指位于用电负荷中心附近,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电为目的,所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电网,并在当地消纳的风电项目。
对于已告别“野蛮生长”阶段,亟需提升发展质量和优化布局的中国风电产业而言,发展分散式风电是提高风能利用率,推动产业发展的需要。概括而言,一是有助于解决风电接入对大电网的安全问题;二是分散式风电都位于负荷中心附近,利于消纳,避免了“弃风”问题;三是解决了远距离输送带来的能源损耗问题。
实际上,早在2009年,我国就提出分散式风电概念。2010年出台的《可再生能源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已明确,风电的发展要在加快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同时,积极推进内陆分散的风能资源利用。2011年国家能源局发布《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》,明确了我国分散式风电开发的主要思路与边界条件。同年,国家能源局又印发《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》,明确了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接入电压等级、项目规模等,并对项目建设管理、并网管理、运行管理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。此后,又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力挺分散式风电发展。遗憾的是,政策的推动并未带来所期待的开花结果。
仔细梳理,不难发现,这些年分散式风电发展的滞后与多种因素相关。比如,分散式风电项目容量相对较小,开发单位成本相对较高;国内风电投资主体单一,绝大部分是国有资本,对投资少、规模小的分散式接入风电投资积极性不足;各省区分散式风电规划编制和电力消纳研究滞后,政府的引导不够,导致分散式风电“起个大早,赶了晚集”;分散式风电没能和当地社区的发展结合起来,没能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,导致各方缺乏推动项目落实的动力……
种种因素在此不必赘述,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,在那样一个崇尚大基地、大项目、大投资、大收益的狂飙突进的时代,没有几个开发商真正愿意去眷顾投资收益比相对较低的分散式风电,这正是市场力量的强大所在。
同为分散式资源能源利用,分散式风电让人很容易拿来与分布式光伏作对比。
2013年底,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7716万千瓦,当时光伏累计装机仅为1942万千瓦。最近3年,光伏装机迅速增长。截至今年6月底,全国光伏累计装机已达1.02亿千瓦,同期风电累计装机为1.54亿千瓦。其中,分布式光伏正在成为光伏装机增长的一大推动力。而这仅仅是开始。伴随户用光伏市场的开启,分布式光伏的市场驱动力在未来将越来越强劲显现出来。
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,今年上半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440万千瓦,其中,新增分布式光伏711万千瓦,同比增长2.9倍。在分布式光伏的强力带动下,光伏累计装机量超越风电,已是早晚之事。
相比于分布式光伏,分散式风电的发展,虽然起步不晚,但收效甚微。就分散利用而言,光伏确实具有先天优势:例如,太阳能资源分布更广、与建筑具有更好的结合性;而风能资源分布不均且对项目区域更挑剔、设备庞大占地矛盾更突出……然而,诸如此类问题并非无解。从上百年能源发展的历史来看,只要有市场需求,技术的问题最终都不再是问题。
实际上,分布式光伏的推进也并非一帆风顺。其发展过程一直面临着屋顶产权不确定、电费收取风险、融资困境等挑战,并在与这些困难的博弈中,获得了长足发展。其中经验值得分散式风电借鉴。
如今,进入“换挡期”的风电产业面临既要稳定增长规模,又要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,分散式风电能否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那个新支点呢?
信息来源: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